欢迎进入青岛李沧区总工会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聚焦

展品中的工运史 ||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与中国工会的兴起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看似平凡的物件,承载着时代的重量,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无声见证。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我们特别策划推出“展品中的工运史”系列报道,聚焦陈列于中国工人运动历史和发展成就展展厅的十余件代表性展品,深入解读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回溯中国工人阶级如何从觉醒走向团结,直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


这是一次通过物质遗存对中国工人运动百年风云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工人阶级崇高精神和伟大力量的崇高致敬。历史,从未远去,它正通过这些永恒的物证,向我们娓娓道来。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与中国工会的兴起

张树新

11.png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俄文版

22.png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译本


在中国工人运动历史和发展成就展第一展区,一件俄文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和中译本复制件映入眼帘。纸页虽已泛黄,却清晰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对工人运动的根本方针,成为党领导工会事业起步的重要见证。


红船启航:一个崭新政党的诞生


1921年7月,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那座安静的石库门建筑里,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正在进行一次将改变中国命运的秘密会议。闷热的夏夜,门窗紧闭,但理想的火花却在激烈碰撞。因遭到巡捕搜查,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在朦胧烟雨中完成议程。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这份决议,为中国工人运动规划了清晰的航向。


文献寻踪:决议的传奇身世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的身世本身如同一部传奇。由于当时严峻的斗争环境,中文原件未能保存下来。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内容,主要依赖于两份珍贵的副本:一份是原保存在苏共中央档案中的俄文版,发现于1956年12月苏共中央移交给中共中央的18箱文件之中。另一份则是中共一大代表陈公博脱党后,为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而提交的英文版论文附件,1960年由哥伦比亚大学韦慕庭教授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这两份散落东西半球的文献,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共同为我们复原出建党之初的蓝图,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理想。


“基本任务”:奠定工人运动的基石


《第一个决议》共有6条,其中3条关乎工人与工会。文件开宗明义,在第一条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它要求党员们扎根工厂,成立工人学校,像播撒火种一样向工人传播真理,并牢牢掌握对工会的领导权,推动工会成为提高阶级觉悟、反抗旧世界的革命堡垒。


这一方针深度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尤其吸收了列宁关于政党与工会关系的论述。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启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


星火燎原:从劳动组合书记部到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中国工人运动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在此之前的1920年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在白克路(今凤阳路)上海公学召开正式成立大会,近千人与会,孙中山、陈独秀、胡汉民、杨明斋等到会祝贺并作演讲。这是在上海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帮助下,中国工人依靠自身力量成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


一大闭幕之后不到10天,8月11日,党领导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张国焘担任首任主任,出版《劳动周刊》,并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设立分部。书记部的成立,如同为分散的工人斗争安装了一个“中枢大脑”,使其开始走上全国联合、有组织有纲领的新阶段。


在党的领导和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具体推动下,从1922年初开始,以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等波澜相继涌起,共同汇成了中国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作者为中国工人运动历史和发展成就展布展工作专班核心成员)